第35章(1 / 2)
这些是左都尉的手下!
“你,你是军中文官?”杨书玉在疾风中开口,话因颠簸而说得磕磕绊绊的。
她强撑着抬头去看高时明,却见高时明一脸严肃,目光灼灼地直视前方。目之所及,满眼荒芜,竟寻不到任何的灾民身影。
高时明没有回答她,蹿出来的轻骑士兵也没有回答她。
“灾民后半夜忽然围攻杨裕粮庄的粮库,左都尉已带兵前去镇压,目前伤亡还不清楚。”
纵马逼近高时明马匹的士兵回禀着,那些人像是都没瞧见他怀中的杨书玉一般。
“灾民同时围攻城门和粮仓?”高时明眸子微眯,如猛兽嗅到危险般警觉。
那人则强调道:“几乎是灾民同时去围攻城门和城外的九个粮仓!”
若无组织无预谋,无人煽动,如何能做到几乎同时!
第19章 别怕 灾民不会感激杨家的一碗热粥
杨裕粮庄在城外共建有九个粮仓,离江陵城或近或远,大都建在地广人稀的城边乡下。
有心之人,若想掌握粮仓的具体位置,并不是一件难事。因为这算不得什么商业机密,且粮庄买地办契都要在府衙留印,有心去查总能知道。
但对于从外地流浪迁徙而来的灾民,他们或许会恰巧路过一两个粮仓,又怎么会清楚地知道九个粮仓的具体位置?
至于他们在后半夜同时攻向城门和粮仓,若不是被人蓄意煽动,那便是更坏的情形:灾民揭竿而起,欲攻下江陵谋逆。
杨书玉由此便想通了江陵出现轻骑兵的原因,原是朝廷早有防范,提前调兵来镇压灾民暴/乱。
见城外有高时明的人马守着,她便提着胆子问:“高公子,你的部下一直在城外监视,他们可否知道我爹爹在哪里?”
她不敢直接问那些军爷,因为他们从始至终就没搭理她,全然瞧不见她颤颤巍巍地缩在高时明的臂弯里。
高时明没有直接回答她,只是用凌厉的余光看向离他最近的那位军官。
“城外乱起来后,守在城外的兄弟都被冲散了。左都尉急着调兵去镇压,现在前方还没有消息传回。”
这六人不过是监视网中,被谢建章置于城门口的眼睛而已。事发突然,他们又被上峰留下来护卫高时明,便只能将城外大致的情形说与他听。
他们哪里会知道这些细节?
杨书玉闻言打了一个寒战,心中没由来地发慌。前世种种,不仅仅是在梦境中折磨她,还会在前世与今生的每一个重合点恐吓她。
梦境与现实,她都被困在那场大火中,成了她无法抽离的梦魇。
清晨的山林间,烟雾混杂着硝烟,让她视线朦胧不清,仿佛见到了杨伯安浑身是血的模样。
“你是要去找梁大人吗?他肯定和爹爹在一块。”杨书玉呢喃地自问自答,在心里殷切地寄希望于高时明会顺路,他俩要找的人若是在一处,高时明便不会嫌她碍事丢下她。
高时明目光沉沉,没有回答她。扬鞭利落,他纵马飞驰,像是从出城起他就知道自己要去的方向。
许是并行的轻骑兵没有休息好,马儿的脚程也不够快的缘故,他们很快就被高时明甩在身后,前前后后保持隔着两三丈的距离前进。
这是杨书玉第一次骑马,还是骑如此烈性的快马,这速度和颠簸让她的胃翻江倒海。好在她今天没有吃早膳,腹中没有东西可以吐,所以她只是掩口干呕几下。
她本想问高时明要打马往哪里去的话,现在也说不出来了。
两人静默无言,林间甚至听不到鸟叫虫鸣,只有清脆地马蹄声不断叩击着大地。 ↑返回顶部↑
“你,你是军中文官?”杨书玉在疾风中开口,话因颠簸而说得磕磕绊绊的。
她强撑着抬头去看高时明,却见高时明一脸严肃,目光灼灼地直视前方。目之所及,满眼荒芜,竟寻不到任何的灾民身影。
高时明没有回答她,蹿出来的轻骑士兵也没有回答她。
“灾民后半夜忽然围攻杨裕粮庄的粮库,左都尉已带兵前去镇压,目前伤亡还不清楚。”
纵马逼近高时明马匹的士兵回禀着,那些人像是都没瞧见他怀中的杨书玉一般。
“灾民同时围攻城门和粮仓?”高时明眸子微眯,如猛兽嗅到危险般警觉。
那人则强调道:“几乎是灾民同时去围攻城门和城外的九个粮仓!”
若无组织无预谋,无人煽动,如何能做到几乎同时!
第19章 别怕 灾民不会感激杨家的一碗热粥
杨裕粮庄在城外共建有九个粮仓,离江陵城或近或远,大都建在地广人稀的城边乡下。
有心之人,若想掌握粮仓的具体位置,并不是一件难事。因为这算不得什么商业机密,且粮庄买地办契都要在府衙留印,有心去查总能知道。
但对于从外地流浪迁徙而来的灾民,他们或许会恰巧路过一两个粮仓,又怎么会清楚地知道九个粮仓的具体位置?
至于他们在后半夜同时攻向城门和粮仓,若不是被人蓄意煽动,那便是更坏的情形:灾民揭竿而起,欲攻下江陵谋逆。
杨书玉由此便想通了江陵出现轻骑兵的原因,原是朝廷早有防范,提前调兵来镇压灾民暴/乱。
见城外有高时明的人马守着,她便提着胆子问:“高公子,你的部下一直在城外监视,他们可否知道我爹爹在哪里?”
她不敢直接问那些军爷,因为他们从始至终就没搭理她,全然瞧不见她颤颤巍巍地缩在高时明的臂弯里。
高时明没有直接回答她,只是用凌厉的余光看向离他最近的那位军官。
“城外乱起来后,守在城外的兄弟都被冲散了。左都尉急着调兵去镇压,现在前方还没有消息传回。”
这六人不过是监视网中,被谢建章置于城门口的眼睛而已。事发突然,他们又被上峰留下来护卫高时明,便只能将城外大致的情形说与他听。
他们哪里会知道这些细节?
杨书玉闻言打了一个寒战,心中没由来地发慌。前世种种,不仅仅是在梦境中折磨她,还会在前世与今生的每一个重合点恐吓她。
梦境与现实,她都被困在那场大火中,成了她无法抽离的梦魇。
清晨的山林间,烟雾混杂着硝烟,让她视线朦胧不清,仿佛见到了杨伯安浑身是血的模样。
“你是要去找梁大人吗?他肯定和爹爹在一块。”杨书玉呢喃地自问自答,在心里殷切地寄希望于高时明会顺路,他俩要找的人若是在一处,高时明便不会嫌她碍事丢下她。
高时明目光沉沉,没有回答她。扬鞭利落,他纵马飞驰,像是从出城起他就知道自己要去的方向。
许是并行的轻骑兵没有休息好,马儿的脚程也不够快的缘故,他们很快就被高时明甩在身后,前前后后保持隔着两三丈的距离前进。
这是杨书玉第一次骑马,还是骑如此烈性的快马,这速度和颠簸让她的胃翻江倒海。好在她今天没有吃早膳,腹中没有东西可以吐,所以她只是掩口干呕几下。
她本想问高时明要打马往哪里去的话,现在也说不出来了。
两人静默无言,林间甚至听不到鸟叫虫鸣,只有清脆地马蹄声不断叩击着大地。 ↑返回顶部↑